Tuesday, June 27, 2006

「兩棲」食物以外

兩棲者,海陸皆能存活也。我就是在這兩種食物所提供的空間裡成長的。

在舊式茶樓裡還有叫賣點心的呼喚嗎? 我還聽到在廉租屋村走廊上大聲叫賣的小販,真正是流動的。屋村的十座是互通的,每座大概有五至二十層不等,他們便在百幾層的走廊裡穿梭、徘徊、叫嚷著。小販可能是一組人,三五成群的青年人,手推車上載著幾個大膠箱的糕點。大菜糕、紅豆糕、馬荳糕…… 若然叫賣聲扣你心弦,你便撲去開門叫停 (而那伙人可能根本未抵達你的門口),一手交錢,一手取貨,從白色迷你膠袋裡得著心頭好。

小敗也可能是單人匹馬的「齋鹵味」。一個叫著「齋鹵味」的中年男人,用擔挑肩負著兩三桶的齋。酸齋、齋叉燒、齋雞等等。盛在一張粗糙的方形白布紙上,用剪刀分成小塊,插上數枝牙簽便成。我第一次品嚐這些齋小食就是在這樣的情境中。

相比茶樓的叫賣聲,你同樣是被動的; 但這種消費的不同之處是,你永遠不知這種買賣會何時來臨,是沒法子等的。 只有繼續做自己的事,隨時守候,機會一來就得好好把握。

其實也有主動出擊這回事。有好一段日子,十七樓那一户是大伙兒的小賣部。只要出來走走,行經靜靜的走廊和樓梯,然後叩那深鎖的木門。總有一個人會應門並應你所求。沙爹串燒、脆脆蝦餅和薯片…..。。小本經營之妙也,雖然這種交易有點帶著現今買賣翻版光碟的味道。但它給「附近」再下定義,就是接近到幾步之內。其後,二十樓(正是我所住那層) 也開設了另一小賣部呢。

最近回去尋訪,只剩三分之一住戶了。重建在即,流動性高。

海鮮舫附近泊著一排排的遊艇,大大小小的,中式西式的。爸爸做了好幾年船主,幫老闆打理船隻,並駕駛載人出海玩樂。媽媽跟他一起,做兼職水手,就是助手。他們會服事不同種族、不同種類的客人,因而每次帶來不同種類的美食。很多時候,剩餘的美食會包裹好,送回家去,我們四姊妹便可大飽口褔。龍蝦沙律、日本杯麵和碗麵,都是這樣第一次品嚐的。

來自船上的桌,叫人心滿意足,雖與我們素未謀面,卻樂意分享,那些食物是可以立刻棄掉或打包帶走的。

「漁火閃閃擦浪濤,隨那海岸舞; 小娃娃,你可知道…..」水上景致豈上於此? 聞到淡淡清香的湯底嗎?看到一縷縷透白的蒸汽嗎? 聽到伴著浪聲的輕輕叫賣聲嗎? 是為「粉艇」小販,又一種流動小販。在一排排漁船之間左穿右插著。艇仔 (小艇俗稱) 改裝自一般的「水中的士」,艇的後半部分有斗篷覆蓋著,最多可載二十數人; 長椅上可坐十二人左右,而其他人都是蹲著的。

粉艇上有一至兩人,擺滿了多個不同的煲和碗。湯底是用地寶魚滾成的,清甜可口,香味怡人。各種粉麵: 河粉、米粉、粗麵、幼麵等可供選擇。材料則有叉燒、魚蛋、魚片等等。 粉艇雖小,但絕不比車仔麵檔遜色。

一個瓦碗熱騰騰的風味艇粉,從小艇傳遞到漁船上,直暖到了多人的肚和心。在舅父漁船上的宵夜吧。還碗之後便再期昐下次的接碗之時。後來在海傍再嚐,粉艇停泊在岸邊,路過的和預先知道的因它而聚合。坐在花槽邊,捧著大碗艇粉慢用,吃不出,那味道。隔岸望去,清楚可見舅父現居的新型屋村,佇立在山上的三十多層大廈群。

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 ,是的,還需要食物背後的來意和去向。在海上、陸上也如是,空中也罷; 且看看天上飛鳥 ,也不種也不收。食之有物,細味、咀嚼、無法忘懷。

寫於4/06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